计算机网络基础有哪些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

网络设计 89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有哪些实验,以及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心得体会,要详细点!!!写的好一百分送上,每个实验写一篇啊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有哪些实验,以及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心得体会,要详细点!!!写的好一百分送上,每个实验写一篇啊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自身也在不断改进。尤其实施新课程以来,无论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是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行为,以及教育评价,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夯实文化底蕴,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校本培训结构,实行“研训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现优质***最大限度共享,优化教师学习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增加教师有效学习容量,提高教师研究质量,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深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教育改革彼伏此起,一浪高于一浪。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加强教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本科学历,师资培训主要有两种观点和趋势:一是让本科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院,接受专门的教师职业培训,目的在于使这些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小学教师要学习本科段文科课程;中学教师要学习所教专业的学术性课程,接受培训的师范生将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另一种趋势是:只对本科毕业生进行几个星期的短期培训,之后,直接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但不管哪种方式进入教师行业的教师,每隔五年都要进行一次脱产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再进入新的岗位。

作为职业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对人类发展要有深刻的理解,对儿童的教育有深远影响,为此,必须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基于这些素质的实践中的领导组织能力,有能力培养儿童热情地生活、学习和自我思考,并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学校,教师应象有着不同品质和丰富个性的人力***小组一样,互相合作和协调,从而使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教育活动能得到持续发展。每位教师的技能和品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他们的经验的增长而变化、丰富,教师有必要依据职业、专业、能力、素质和兴趣,终身不断地提高,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教师自己每天的教育实践以及认真的自我研修;二是任命机构组织进行的教师培训。在当今的环境下,要求教师有统一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以终身的品质提高为基础,确保所有教师普遍掌握基本的技能,拥有基本素质以及促进个人发展和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校才会有活力,其教育才会有能力。

我国教师教育在九五期间取得很***展。教师数量迅速增加,教师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1995年到2000年,小学专任教师从560万增加到590万,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1995年到2000年,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的由11.15%下降到3.14%;现在正加快实现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学历向大专学历过渡,这个过渡将在2010年完成。近年来各级***和学校都***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率。但是我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实现这个任务要靠教师教育。“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主要、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近几年来,国内对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全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具备了比较好的教育城域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的校本培训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另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广大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搞好教师新课程培训至关重要,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的路子,对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构建科学的、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教育评价与管理体系,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促进教师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教育和科研工作必须登上信息化平台,才能获得跨越式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教育应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作为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教师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带来教师教育的高效益,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验,必然促使实现优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共享,有利于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从而促使教师“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必然有利于推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不断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为即将全面铺开使用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提供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科研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从而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继续教育,充分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优质***最大限度共享,优化教师学习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增加教师有效学习容量,提高教师研究质量,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深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何创建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信息技术环境;如何构建信息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构建一支素质的教师队伍。

研究重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教师教育活动中实现优质教育***共享以及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研究难点: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科学研究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以及对这种模式有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评价办法。

四、研究***设及界定

1、研究***设: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学生观。通过组织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把教师从繁重的复杂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潜心于教育科研,使教师获得并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知识的占有量,为教师提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学习现代码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能力。

2、***设界定:全校教师均为该项课题的研究对象。

五、实验周期

本课题实验研究为期3年(2002年1月——2005年12月)

1、准备阶段:(2002年1月-2002年7月)

主要工作:

(1)成立学校实验课题级和实验领导机构,分析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硬、软件:实验硬件、科研经费来源、实验的手段、方法等。

(2)制订落实课题研究方案。

(3)落实实验人员、经费的筹划以及实验教师的培训。

(4)诊断教师教学现状、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及文化底蕴。

2、实施阶段(2002年8月-2004年12月)

主要工作:

(1)按实验***开展研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按实验目标要求检查验收实验阶段性成果,做到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并把实验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建立健全实验研究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编写实验研究有关资料,做好实验配套资料的建设工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组织实验教师到区内外先进实验点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探索网络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3、总结阶段(2005年1月——2005年12月)

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深化网络技术在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2)做好两个阶段及实验周期全程的实验研究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等工作。

(3)收集资料及数据,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验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积极吸收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培训、学习的有关理论经验,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2、综合分析法。对信息技术环境与学校组织、教师个人、校本培训以及教学科研与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弄清楚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校本培训、促进学校组织发展、教师个人发展、推进教育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在学校现有的网络环境基础上,不断开发,不断完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分步实施,实现优质***共享,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七、研究过程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校本培训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管理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顺利落实,让教师们真正学有成效,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情况考核评估制度,主要是: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调动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等部门的力量,不断完善有创新性、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教研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明确领导的职责:

①制定培训***及撰写培训总结;

②组织教师自学指定的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学习以及校本教研;

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及校内外辅导教师;

④落实培训场地、时间、内容、主讲教师和培训设施;

⑤负责筹措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

⑥负责教师自学和校内集中培训的检查、考核,登记学分;

⑦建立校本培训教师电子档案库。

2、实行月考核制度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实行“每月考核,达标有奖,落后受罚”的制度,进行同事互评、教研组评、学校领导小组评,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的内容包括“名言锦句”、“教法集锦”、“教学后记”、“课例评议”等,考核的形式分为网页制作、书面撰写或背诵、现场评议三种。校本培训考核合格者,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下月兑现;按有关规定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

3、定期交流总结

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随笔(后记)。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使***共享,疑义相析。“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并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

加强课堂研究。成立以校长室为龙头,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主的随堂听课小组,***用“推门课、预约课、邀请课”等多种听课形式进行互动式的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每月每人听课不少于4节。

举办“教研组风***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一堂课、一份说课、评课、教案和一份教研组风***介绍),最后抽签决定,由教研组的老师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对管理层面来说,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因为上课、说课、评课的人选都是临时抽签决定的,每个人都有可能代表教研组展示整体教研水平,为了集体的荣誉也为了个人的发展,教师们都会全身心参与整个活动,这极有利于实现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

召开总结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评估验收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同时,要求教师交流自己在本学期的发展情况和体会。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对绩效少的给予督促指导。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

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同时,我们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校主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在培训中要求做到两个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应用与科研相结合,边学边用,在应用中巩固提高。着重抓好三个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学科覆盖率、课时覆盖率,要求***都会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行教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科的大部分课时都要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上课。几年来,学校举办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培训班9期,每期受训人数都达到100%。还请专家到校培训8次,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800多人次。现在全部任课教师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半教师会制作网页,20%教师具有网络开发能力。在城西小学,如果哪个教师还不会使用计算机,说明他是个“科盲”,那是羞耻的事,所以大家学计算机都很勤奋用功。

先进的教学装备为学校实施现代化管理和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便捷的平台。现在,教师们上课已不是单纯使用课本、黑板、粉笔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普遍使用了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仪等现代化装备,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给出文字、画面、声音等信息,学生们学得饶有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们备课也用计算机备课。校建立了校园网站,的校园新闻、学校通知、教育科研、教师教案、继续教育、家校连线等各方面内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计算机网络等装备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利器、了望外界的窗口、学习探索的宝库、提高专来技能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平台。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情况,开展了“四个一”系列活动:“成长期”教师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读一本与课题研究或素质教育相关的理论专著、执教一节研究课、撰写一篇研究论文;“高原期”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示范课、进行一次说评课、举行一次专题讲座,并进行了常规月、教学开放月、新课程沙龙等校本培训活动。

在活动中,注重引导教师向未来延伸,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知识结构不同层次教师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评价制度的改革也在运行之中,对教师的评价定位于教师有无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是否善于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上。通过营造竞争进取氛围,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实效性,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扬长舞台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活动的开展提升着教师素质,一个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已日渐形成。

八、实验研究的成效

(一)构建了网络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经过一系列尝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这个模式的内涵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夯实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模式是: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整合三种学习方式:个人自学研修、小组合作交流、专家引领辅导——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四个方面检验教师的学习效果:名言锦句、教法集锦、教学后记、课例评析——这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以上我们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训一体化“一三四模式”。流程图如下:

1、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优势;丰富的信息***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的特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并能参与网络教育建设的优秀教师队伍,是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基于这种理性的思考,从1996年开始,我校着于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在我市是比较早的学校。经过几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现在已具备较完善的规模。学校构建了计算机校园网,并与因特网连接,安装了双向可控

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计算机1***台,60个工作站的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间,专用多媒体教室 4间,各个教师办公室全部配备了计算机,30多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仪、29寸彩色电视机,建立了教育信息***库,有教学素材300多G,教师自制和网上下载的课件素材1500多件,以及各科教学光盘、软盘、录像带一大批。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装备达到了普及实验教学县(市)双一类标准,是全市乃至全区教学装备最好的中小学之一,被自治区教育厅定为全区“校校通”网络工程首批试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成为国家教育部“朝阳行动***”项目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校。

计算机校园网、腾图卫星***系统为实施校本培训铺设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平台。校园新闻、通知、公告、喜讯、电子教材、教案、教学***等等一应俱全,每天浏览学校的网站已经成为了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学校的网站也已经成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备平台,给我们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捷,也实实在在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

2、整合三种学习方式

(1)个人自学研修

学校结合当时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向教师推荐有关学习书目,并购买学习用书给教师自学。如2004年,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培训重点内容,要求教师阅读名教授、名专家的名著名篇尤其是最新著作,例如朱慕菊的《走进新课程》、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邢永富的《现代教育思想》、黄亢美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和《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等书。同时要求教师上网查找阅读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要求教师在领会作者精辟见解的基础上,摘抄一些精彩深刻的句子(名言警句)加以反复熟读背诵。每个月至少背熟10段,一年就有100段,四五年就有四五百段。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教师们就能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将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夯实,并用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提倡读书要反复熟读背诵经典名篇名句,城西小学这样做,无疑是继承这个优良传统。

(2)小组合作交流

有个专家说得好:学习是共同合作的探险,而非一趟孤独之旅。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教师的合作学习,我们的做法是:

①科组教研活动。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目标,开展基本功训练、说课、听课、评课、分析研讨、写教学反思等活动,促进全体教师思想上和业务上的交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②学科培训活动。分学科组织教师集中辅导学习,坚持每周一集中,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次培训都要收到一定成效。

③开辟论坛交流。学校网站为教师开辟了培训学习论坛,举行“我的成长故事”、“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家谈”、“与新课标同行,在新课改中成长”等主题言谈。教职工及学生都可以登陆到网站上互相交流。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不但能“教”会“评”,还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良好科研习惯。

(3)专家引领辅导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城西小学***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们聆听教授、专家的新思维新观点。近几年,派出教师参加全国性专家学术讲座8次、省级讲座15次、地区及县市讲座20多次。广西电教馆原馆长卢光华、广西电教馆教研部原主任潘志诚、广西教育学院黎君教授、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李红、汤建芬等老师先后到校讲学,作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教师教育心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专题讲座。教师们从教授、专家面对面的辅导引领中获得了大量新信息新知识,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困惑,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

3、四个方面检验学习效果。

如何检验教师理论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我们创建了一套评价指标,这就是:

(1)收集背诵“名言警句”:就是前面所说的,要求教师阅读名教授、名专家的名著名篇后,将自己认为值得欣赏的名言警句摘录下来,每个月至少10段,反复熟读背诵。

(2)积累优秀“教法集锦”:要求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别人教学的精彩片断,或者自己上课的精彩环节记录下来,每个片断都加上自己的评点,每个月5例以上,其中要熟记2例。虽然是别人的东西,积累多了也会借鉴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3)加强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包括教学后记、批改后记、测验后记、教育后记、管理后记等。要求每上完一课书,每次教育学生,都要及时进行反思,用教育理论来观自己的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心得。每个月要完成5篇,文字长短不拘。通过一系列反思,使教师反思后知困,知困后思进取。

(4)坚持进行“课例评析”,强化巩固学习效果:要求教师每月评析5个课例,可以评一课书或一堂课,要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剖析有一定深度。课例评析是前三种学习、反思得来的东西的综合运用。现在,学校每次举行研究课、优质课、说课,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能评析得头头是道,并且能引用某某教授、专家的观点,说出自己评析的依据。

学校要求教师将这四项学习研修的内容和心得放到自己的继续教育网页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切磋,同时作为检验教师理论学习和评价其专业发展情况的依据。对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提出具体任务指标,各人完成任务的情况都记入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册。经过这样长期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我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虽然短短几年,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可喜成绩。

教师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装备进行教学,发挥这些先进装备功能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城西小学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普通型向特长型转变。

近几年,学校承担国家、省、地市级教育科研课题20项,已有2项国家级、5项省级、1项地级课题成果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有700多篇获奖,其中2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书籍发表,制作的CAI课件(或网页)有30多件获省级以上奖励。反映学校教师科研水平的《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已于2002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教师编写的《广西社会科学•贵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经自治区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后,已由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三)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经过几年校本培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批教学尖子脱颖而出。目前,学校有全国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地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县市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成员5人,20多人次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2年至今,有30多名教师在全国、自治区、地市、县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几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特色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贵港市“教育质量百佳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九、实验研究的启迪

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一三四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教育改革进行到一定时候,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近年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又成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培养大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摸索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我校立足于本校较好的办学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及时快捷、交互性强、***共享等特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借鉴、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在较高水平上发展,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基础教育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学校在探索教师专来发展道路的时间还不长,但成效是明显的,模式还须进一步完善,并须要上级专家给予论证和指导帮助。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 网络硬软件***共享与TCP/IP网络调试排错

我去年过的软考,建议你去看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一套书,根据你现在对网络掌握的情况合适的买书,有些书是不需要的。比如:《网络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篇)》(第二版)

但一下几本一定要反复的看:

《网络工程师考试题型精解与全真练习》

《网络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

《网络工程师考试冲刺指南》第二版

《网络工程师考试考前冲刺预测卷及考点解析》

《网络工程师考试关键考点梳理与考前集训》

记住,真题是基础,练习最重要!

很多原题的!!

考试内容: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 (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技术; (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Hello,希望有帮助.更多到chinaunix,365testing泡泡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有哪些

1.在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中,(通信子网)专门负责通信工作,从而实现数据处理与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ies提出了( 分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 入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由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联的一系列标准,旨在将(interconnection)计算机方便互联,构成网络,该委员会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缩写为ISO/OSI。

4.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网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网。

5.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划分分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分为:(虚线路传输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帧中继交换)

1.计算机网络与终端分时系统都有哪些特点?

答:网络是计算机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例如微机连接成的网络。

终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录到服务器。例如UNIX或linux上达到系统输入数据的墓地。终端的操作系统非常小,一般银行使用后种模式。

2.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有哪些?

答: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a)到百度百科里分别找IP地址/子网掩码/***/DNS和MAC地址的定义就行,具体查看方法:桌面网上邻居点右键选“属性”——双击本地连接——支持——详细信息——看到的第一个“实际地址”就是MAC地址,其他都写的很清楚,都能对应上。

b)桌面左下角点“开始”——运行——输入“cmd”点“确定”——弹出的黑框里直接输入“ipconfig”或者“ipconfig/all”然后点回车,将显示出来的信息分别截个图或者记录下来就行。(注:黑框里可以在任意处点鼠标右键,选“全选”,然后按“ctrl+c”就可以把当前信息***下来,然后创建一个记事本或者word文档之类的都可以粘贴进去,粘贴快捷键:ctrl+v)

c)依然桌面左下角点“开始”——运行——输入“cmd”点“确定”——弹出的黑框里直接输入“ping ”然后点回车,等数据显示完后,按照b)的保存方法保存就行。完事后继续输入“ping ”然后点回车,然后操作同上,接着输入“ping 211.121.12.13”然后点回车,然后操作同上。(可能数据显示不同,那都没事,直接截图或者保存就行)。

d)同寝室或者同局域网内的电脑先去看看人家的IP地址是多少,(查看方法按照a里的方法就行),然后到自己电脑桌面左下角点“开始”——运行——输入“cmd”点“确定”——弹出的黑框里直接输入“ping 192.168.x.xxx”(就在ping后面输入你同学的IP就行)然后点回车,数据显示结束后,接着输入“arp -a”点回车,会有信息显示出来,将IP地址后对应的类似于“00-23-cd-8d-46-5c”这样的数保存下来,(其实就是 MAC地址)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

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点

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务

7.4 Inter的结构

7.4.1 Inter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的应用

9.1 Inter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

9.1.3 家庭***

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计算机网络工程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工程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等三大本科专业为依托,具体还分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高级程序与设计语言,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人工智能,编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扩展资料

1、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TCP/IP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字信号处理、网格计算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2、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生产实习、网络综合实验、软件课程设计、硬件课程设计、VISUAL C++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3、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有哪些实验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